界面新聞記者 | 呂文琦
“保單生效10年了,分紅賬戶里的錢為什么一部分可取出一部分不能取?”剛拿到保單分紅通知書的李女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達了自己的困惑。
李女士的困惑道出了眾多分紅險購買者的共同疑問——為什么看似相似的分紅保險,實際收益和領取方式卻天差地別?
隨著傳統壽險預定利率一降再降,既有保底利率,又能和險企共享利潤的分紅險正成為市場新寵。但事關分紅的關鍵選擇卻難住了眾多投保人:保額分紅和現金分紅有何本質區別?香港地區的英式分紅和美式分紅又有什么區別?
現金VS保額
實際上,香港地區的英式分紅對應的是內地保單的保額分紅,而美式分紅則對應現金分紅。
保額分紅,是指保險公司將上一會計年度該類分紅保險的可分配盈余,按一定比例以增加保險金額的方式分配給客戶。這種分紅方式下,紅利并不直接以現金形式發放,而是轉化為保額,與原保額一同參與下一年度的分紅,形成復利效應。
以一款終身壽險為例,若投保人初始保額為50萬元,第一年分紅增加保額1萬元,那么第二年的分紅基數就變為51萬元。隨著時間推移,保額會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增大,長期來看能為投保人帶來較為可觀的保障和收益。
現金分紅則是將紅利以現金的形式直接分配給投保人。投保人可以選擇直接領取現金,用于日常生活開支;也可以將現金留存于保險公司,按照一定的利率累積生息;還能將紅利用于抵交續期保費或購買交清增額保險。
北京聯合大學金融系講師楊澤云向界面新聞介紹,分紅險起源于保險公司早期精算模型不準、盈利過高,保險公司將部分利潤返還給投保人,以實現保險公司與客戶利益共享。后來為了應對通過膨脹,又產生了保額分紅。
香港保險資深代理人陳慧向界面新聞表示,保額分紅采用“復歸紅利+終期紅利”雙重結構。復歸紅利每年增加保額,鎖定保障;終期紅利則在保單終止時一次性發放。美式分紅則多由“周年紅利+終期紅利”組成,現金可隨時提取。
“美式分紅的最大優勢在于靈活性——現金紅利到賬即可自由支配,可用于消費、再投資或抵扣續期保費。而英式分紅需通過減保或退保才能變現,且早期提取需承擔高額折現損失。”陳慧告訴界面新聞。
在投資策略上,陳慧向界面新聞表示,英式分紅資金多投入股票等權益類資產,現在熱銷產品的權益投資占比在40%-70%波動,追求長期較高回報;美式分紅則側重債券等固收類產品,保證資金流動性。
消費者如何選擇?
界面新聞注意到,香港市場英式分紅產品占主導地位,頭部保險公司的主打產品均為英式分紅儲蓄險。這類產品計劃書的高收益演示更具吸引力,但需注意早期退保可能面臨折現損失。如遇投資市場波動,還會出現終期紅利回撤的情況。
目前,香港保險公司的英式分紅產品實現率在85%-110%之間。香港的保險公司也通過終期紅利平滑機制,維持波動市場中穩定的分紅表現。
而內地市場仍以現金分紅為主流,但新華人壽、恒安標準人壽等公司推出的保額產品份額也有所提升。
楊澤云向界面新聞建議,類似增額壽之類的儲蓄性分紅險,投保的動機就是為了得到較為穩定的收益,而不是為了身故后的保額,那應該是現金分紅更適合。反之,如果是重疾險之類的保障性分紅險,儲蓄性較弱,更適合保額分紅。
陳慧則向界面新聞表示,對于注重長期保障和穩健增值,短期內無資金需求的投保人來說,英式分紅(保額分紅)是不錯的選擇,可以在后期收獲快速的增值空間;而美式分紅(現金分紅)則更適合那些希望靈活支配紅利,對資金流動性要求較高的消費者。
不過,不管是何種分紅方式,投保人需清醒認識自己的資金期限和風險承受力,注意收益與流動性的平衡。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