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營特種紙產品的仙鶴股份(603733.SH),要花110億元投產線了。
仙鶴股份計劃用這筆錢建設竹漿紙用一體化高性能紙基新材料項目。項目分兩期實施,其中一期投資約55億元,二期投資約55億元。建成達產后,將增加年產80萬噸竹漿和120萬噸高性能紙基新材料生產線及相關配套設施產能,預計年產值約51.5億元,年稅收約4.5億元,提供就業崗位約2000人。
這筆投資能給仙鶴股份帶來什么?從戰略角度看,是為了產業鏈延伸、原材料自主可控以及成本端的控制。
從業務構成不難發現,仙鶴股份的主營業務是以特種紙為核心,對于上游紙漿的需求必不可少。2024年,特種紙所在的日用消費系列占總營收比重高達47.05%,然而當前公司的木漿原料長期依賴進口,對于那么大體量的業務比重,成本控制以及原材料自主可控方面都存在隱患。

根據WIND數據顯示,近三年進口紙漿價格基本呈現穩步增長態勢,仙鶴股份此番項目通過建設80萬噸竹漿產能,目的顯而易見是為了提升漿料自給率并且控制成本。

但是需要知道的是,這筆投資還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以及經營風險。
這筆總投資110億元(一期55億)的項目,相當于仙鶴股份2024年凈資產的136%。此外,公司資產負債率已達65.11%,大筆融資還可能進一步推高財務費用。
對于未來可能面臨的財務壓力,仙鶴股份證券事務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,這筆110億元投資是分兩期進行,其中一期55億元也會分不同批次進行融資投資,公司會根據具體情況、包括結合未來需求端變化進行適當調整,不一定會全額進行投資。
產能消化同樣是不可避免的問題。2024年行業竹漿產能利用率也僅為85%,若需求進一步減弱,這筆投資未來或將面臨減值風險。此外,根據中誠信國際2025年6月24日發布的跟蹤評級報告顯示,截至2025年3月末,仙鶴股份擁有105萬噸制漿能力,不過去年公司制漿產量僅為16.11萬噸,其中對外銷量為7.78萬噸。在產能利用率僅僅超過10%的前提下如此激進擴張80萬噸新產能,這是否合理?
除去自身因素,仙鶴股份還面臨同業競爭的問題。青山紙業(600103.SH)也利用20萬噸技改工程推進竹漿項目,未來可能加劇行業價格競爭引發價格戰。
仙鶴股份希望通過竹漿自給降本增效的想法很美好,但也需直面挑戰。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